4月26~28日,江苏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(下简称中远助学)联合自治区教育厅到隆安中学和都安高中召开“圆梦班”师生座谈会,让北大、清华一流学府的学生与接受资助的贫困高中生面对面。据介绍,中远助学不断开拓助学的新模式,不光助钱,而且助思想;不光助学生,而且“助”老师。
名校学子分享成长经历
“我也来自农村,还考过全班倒数第一,但屌丝也有逆袭的时候……”4月27日,在隆安中学的“圆梦班”师生座谈会上,中远助学志愿者——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生李秉正,与“圆梦班”的贫困生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,鼓励大家不论家庭背景怎么样,学习基础如何,都要对自己的人生有信心,敢于做梦,“万一梦想实现了呢”?
“高二正是贪玩的年纪,但学习又紧张,这种好玩的天性,是该舍弃还是保留呢?”“理综考试,时间总不够用,有些题总答不出,心情很烦躁,怎么办?”“学习太累,不想学下去,有什么动力支撑你们学下去,并考上北大、清华、人大这样的一流大学?”当天,“圆梦班”的学生将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抛向名校的大学生们,希望他们在学习和心态上能给自己以指引。
座谈会结束后,来自北大清华人大的6名大学生还和“圆梦班”学生一起在饭堂吃午餐,继续交流生活、高考、理想、选择专业等各种问题。
助学内容越来越丰富
隆安为国贫县和石漠化特困县,全县人口的1/4为贫困人口。在隆安中学,六至七成的学生为贫困生。2014年1月,中远助学投入120万元助学资金,在隆安中学设立“圆梦班”,资助该校60名贫困生免费读完高中三年,每名学生每学年可获资助金5000元。这并不是中远助学的第一笔助学资金。“圆梦班”由江苏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理事长徐中远先生发起,从2012年开始,中远助学开始在甘肃、云南、四川、广西等革命老区和国贫县设立“圆梦班”,资助家庭贫困的高中生。目前,“圆梦班”在广西有两个班,分别设在隆安中学和都安高中。
徐中远先生介绍,中远助学的模式现在发生了不小的变化。最开始,中远助学也是像平常的助学方式一样,单个地资助一些贫困生。但是,他们发现,这样的资助方式不利于跟踪学生的成长,便改为采用集合成班的方式进行。而且,资助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,不光是给资助款,还用各种方式帮助贫困生扫除成长的障碍,帮他们圆梦。中远助学每年都邀请北大、清华、人大的学生,到“圆梦班”座谈。这些大学生不少来自农村或贫困地区,成长背景与贫困生有相似之处,能起到激励的作用。在隆安中学,已是第二次举行座谈会,并且,大学生志愿者还公布个人联系方式,方便“圆梦班”学生日常咨询。
为老师建立激励机制
记者了解到,中远助学给每个“圆梦班”投入的120万元资金中,90万元用于学生资助,30万元则用于奖励“圆梦班”的老师,奖励他们3年的付出。隆安中学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,该校除了来自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奖助学金,还有来源于社会的近10个助学项目,但对教师有激励政策的,只有中远助学。
据介绍,与不少县级中学一样,隆安中学面临着教师流失的问题。最近3年,隆安中学因退休、辞职、调任等原因流失的教师,大约有30名,其中不少是学校的骨干教师。离开的教师中,退休人员占比不高,绝大多数是到大城市的公办、民办学校当老师,或是考公务员。
徐中远先生说,助学款之所以设立教师激励资金,基金会有自己的想法:教育的根本问题在老师。贫困生成才,光靠自己不行,还得靠好老师。建立激励机制,有助于让好老师多投入智慧和责任去教孩子,寒门学子才能更好地成才。当然,教师的奖励目前暂未发放,要待高考结束后“论功行赏”,不能搞平均主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