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动态

您现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工作动态 > 正文

家访于行 温暖于心 成长于爱 ----广西师范大学持续开展辅导员家访活动

文章来源: 作者:广西师范大学卢泓宇、黄旭科 发布时间:2019年06月28日 点击数:

为进一步做好“精准资助、精准帮扶、精准育人”,助力学生全面发展,2018-2019学年,广西师范大学继续开启辅导员家访,这是继2013年寒假启动“心灵的行走—辅导员‘十县百户’家访工作”后的第八次出行。五年多来,学校围绕着“搭平台送温暖 助成长促发展”的主题和“完善育人格局 健全工作机制 提高队伍水平”的任务,组织了120余名专兼职辅导员和学工干部深入200多个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进行实地走访,探索家校共育机制。

访心之所念,切实做好前期筹划

为做好家访,学校各部门高度重视,大力支持,各学院积极配合,出谋划策,全体专兼职辅导员根据学科优势、语言特长和工作专长等特点进行自由组队。为了出行和家访过程的顺利进行,辅导员在行前便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,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拟家访学生进行认真筛选和梳理,全面覆盖不同学院、不同年级和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,同时将学生情况进行归类建档,全面覆盖家庭经济困难、学业困难、心理问题、就业创业迷茫的学生群体,同时注重地域、城乡学生的横向对比,确定最终走访名单及走访路线。

访所思所困,及时解决实际困难

今年的家访活动,我校30余名辅导员们带着任务、带着真情出发,与学生父母面对面的访谈交流,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和成长环境,也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告知家长,与家长共同探讨相关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办法,及时解决实际困难。可以说,辅导员家访是送教育上门、送关爱上门的桥梁式活动,思想的传递、精神的沟通、家校的联结,都充分展示了资助育人的深刻意义。

在对获得国家一等助学金的2017级何同学家进行家访时,其父亲表示因家中贫困,时常担心无法供孩子完成大学学业。听到家长的忧虑后,家访的辅导员立即向其细心地解释了国家助学贷款、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等一系列政策,表示学校和老师将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孩子完成学业,消除了家长对于孩子进行学术深造会给家庭带来更大负担的疑虑。在对即将走进大四的罗同学家进行家访时,其母亲表示,因家中只有一个孩子,对孩子未来的职业期待较高,要求一定要找到“铁饭碗”。家访的辅导员随即结合罗同学的个人职业规划和实际情况,向其家长详细地分析了学生职业选择的依据。经过细致的工作,家长表示将会尊重孩子的职业选择,全力支持孩子的职业道路。

访育人之道,家校共谱成长乐

此次家访,拉近了学校与社会、家庭的距离,增进了学校与家长、学生之间的理解,学生和家长感受到了政府和学校关怀的温暖,学校也传递了教育理念和人文情怀,家校联动的价值得以显现。家访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,也助推了辅导员的发展。家访让辅导员们深入基层、深入社会、深入家庭、深入学生,了解和掌握社会实际,增加家校联系,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,增强了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。正如今年参加家访的黄老师所言:“通过家访,了解学生详细的家庭背景、生活和学习习惯、性格成因等,作为辅导员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认知行为,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。”而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家长对孩子殷切的期待,也让家访辅导员感受到更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他们纷纷表示,此次活动更加坚定了他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努力成为学生的“人生导师”和“知心朋友”的决心。

       本学年的家访结束了,但家校共育机制的探索,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还一直在路上。如何促进辅导员家访长效机制的建立,如何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家长的精准帮扶,如何将资助育人的实效更好地落地,这些思考和总结会作为我们今后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,从“行”内化于“心”,构建新时代下家、校、社会立体化育人格局,逐步朝着全员参与、全过程帮扶、全方位培养的大资助格局方向发展。

更多
[打印文章] [添加收藏]